國家發展委員會向行政院提報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宣示強力稽查紅單(預約買預售屋單據)交易等五大對策,抑制房價炒作。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房屋是居住設施,不該成為被炒作的商品,政府要讓養家糊口的人有個家。

台灣少子化、老年化,房價卻仍不斷攀升,背後的原因恐怕不單純,這也是為何朝野政黨每隔一段時間就出面強調要「健全房市」的原因;畢竟房價高、買不起房之苦,對薪水較少的社會新鮮人而言,感受最強烈。

這波房價的蠢動,與國際熱錢四處流竄有關。由於美國政府在疫情肆虐下,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帶動全球邁入低利率環境,熱錢在各國間流動,去到哪炒到哪,但疫情與國際政經等種種因素干擾,卻又讓股市及債市等主要投資市場波動加劇。

在投資收益有限下,「錢進房市」成為收益相對較好的投資管道,連帶刺激國內「投機性買盤」,從台灣今年的契稅、土增稅實徵淨額雙雙站上近二十餘年來新高,顯示投資客對房市報酬頗有期待。

房價上漲背後的原因很多,但簡而言之,仍與資金無處去有關,只是打房畢竟是一刀兩刃,對建築相關產業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打炒房、不打房價」成為官員談房價時必備的口號。我認為,若需這麼辛苦的說明,何不從源頭根本解決問題呢?

與其讓房市老是成為市場游資的首選,政府為何不能多開闢一些投資管道?舉例來說,吸引這些資金流向更需要的地方,不少財經媒體也曾不斷提醒,但就是看不到政府具體作為,這真的很奇怪,難道國庫很充裕,都不需要民間資金投入建設嗎?

事實上,要創造投報率高的投資商品或管道,不光只是依靠政府就能完成,金融業者也要積極推出新理財商品,提供全新理財服務爭取高資產客戶的青睞,但政府的決心與意志還是相當關鍵。

舉例來說,受疫情影響,國人不方便出國觀光,導致國旅大爆發,雖然隨著秋冬疫情可能加劇,國旅生意難免受影響,但來年發展仍被看好。問題是,放眼各縣市的觀光景點,能強化、改進、新增的空間還是很大,這些作為都需要資金支持,但地方政府沒錢、中央政府的預算負擔也不輕,因此很難動起來。有沒有可能由政府出面導引、設計新的投資管道或產品,讓游資投入發展國旅的行列呢?

試想如果陽明山、阿里山上能有嶄新的纜車、與自然環境合一的星級飯店或旅館;再者,台灣往來馬祖、澎湖間,若有更便捷安全的運輸工具、交通設施,離島會不會成為新的國際度假天堂,替國家賺取大筆觀光財?既然政府不樂見熱錢搶進房市,不妨好好動腦,以具體行動引導資金去化,否則僅是抑制、打壓市場,效果不僅有限,最後淪為「老生常談」,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更多 CTWANT 報導

#成為 #國旅 #房價 #熱錢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