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一棟屬於自己的小木屋,是許多人以為很遙遠的夢想。其實,就算蓋不了真材實料的小木屋,也可以透過多多使用木製品,達到身心與台灣土地攜手邁向健康的願景。

「大多數的人一聽到木製品,就以為要砍伐樹木,對地球生態造成影響,」林務局主任祕書室簡任技正李允中說,「但是這個觀念需要被翻轉。」

原來在光復初期,因為當時原木的需求量大,的確因為砍伐天然林木而破壞環境。但從民國81年起,林務局遵行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不再砍伐天然原始林,轉為租地造林,也鼓勵輔導農民及農企業法人造林,林木已經成為經濟作物的一環。

森林經營計畫:推動台灣林業永續發展

李允中說,其實一般人生活中,越多情況使用木製品,就可以相對減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量,包括鋼筋、塑膠、化學製品等。他強調,台灣有很豐富的林業環境,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國產木材的售價偏高,像是同等級的木材,台灣產的價格居然比日本產的高了3倍。因為日本有國家獎勵政策,價格與品質都具競爭力,林業自然蓬勃興盛。

「雖然現在的價格比較貴,但是民眾如果愛用國產材,讓種樹人家也能有好的收益,收穫不只是扶持台灣產業而已。」李允中說,如果民眾仍舊以價錢評估,多用外來木材,台灣林業營收自然無法提升,造成林場荒廢或是違規使用,間接成了傷害台灣水土保持的幫兇。「如果台灣林業再生能擴大到一定規模,對於台灣的生態環境有倍數的好處。」

每棵樹都是碳的最佳管理員!再生林超會「固碳」。(圖/林務局提供)
每棵樹都是碳的最佳管理員!再生林超會「固碳」。(圖/林務局提供)

每棵樹都是碳的最佳管理員 再生林超會「固碳」

舉例來說,樹木能吸入二氧化碳,將碳儲存起來,並且釋放氧氣,這個過程稱為「固碳」。李允中說,「比起老樹,年輕壯齡的樹木,能夠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固碳量能高」,因此,管理良好、能夠永續再生經營的人工林場,會比天然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森林碳儲存的效益,減少台灣地區溫室氣體。

木製品對身體有益。(圖/林務局提供)
木製品對身體有益。(圖/林務局提供)

李允中也強調,數據顯示,製造鋼筋、水泥與塑膠所消耗的能量,比同重量的木材多出20-120倍,對環境造成巨大衝擊。「林木是可以再生的資源,只要使用的木材量小於林木的生長量,就能永續利用。」

國產木材文創品。由木街茶道設計。(圖/梁惠明攝)
國產木材文創品。由木街茶道設計。(圖/梁惠明攝)
國產木材文創品,由嘉義大學木質材料及設計學系環境機能材料研究室製作。(圖/梁惠明攝)
國產木材文創品,由嘉義大學木質材料及設計學系環境機能材料研究室製作。(圖/梁惠明攝)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有心的文創業者已經將國產木材設計成各種商品,希望藉由小物讓民眾接觸台灣木作之美,進而願意接受價錢稍昂的國產木料,帶動對環境友善的循環。「用木頭愛台灣」,新的觀念正待生根。

#台灣木材 #李允中 #林業 #木製品 #國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