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俗稱蛤蜊,主要生長在潮間帶或淺海沙質地,鹽度條件為鹹水到半鹹水之間。不管是清蒸、炒菜、煮湯都十分鮮美,烹調方式多元且採買容易,是台灣料理中常見的海鮮之一。而在料理文蛤時最讓人困擾的就是吐沙吐不乾淨的問題,其實只要掌握重點,就能讓文蛤順利吐沙、輕鬆完成料理。
文蛤屬於濾食性動物,透過進、出水管的生理構造進行攝食與呼吸,常能觀察到的吐沙以及噴水其實就是文蛤的呼吸運動,每一次呼吸,都會伴隨著沙粒進出。
料理前提供乾淨而適宜的水讓文蛤順暢呼吸,即是為達到順利吐沙、稀釋原本蛤蜊體內的顆粒雜質的一種措施。
要讓文蛤順利把沙吐淨,以下三重點最為重要:
●調整鹽度:
台灣養殖文蛤的鹽度環境約為18-20ppt(鹽度,指每1公升水中含18-20g鹽),只要稍微計算一下添加的鹽量,讓文蛤浸泡在此鹽度,就可以幫助提升文蛤的呼吸作用並順利吐沙。
●控制水溫:
一般來說,文蛤活動最活躍的水溫範圍在攝氏16-27度,掌控溫度變化能使吐沙更順利。
●降低干擾:
選擇盆底寬大的容器平鋪文蛤,泡文蛤的水量稍微蓋過文蛤即可,吐沙過程中避免晃動或搬移水盆,打造越相似潮間帶的生長環境,吐沙效果就越佳。
如果你也常為吐沙煩惱,不妨下一次試著調整水的鹽度、溫度,並且把文蛤放在旁邊靜置一段時間,千萬別去打擾!很快地就能擁有新鮮又美味的食材,煮出一桌豐富的文蛤佳餚囉!(編輯梁惠明)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