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傳產老板6日透露,東南亞國協是許多機械、紡織等傳統產業輸出地區,但是,過去一年除了面對疫情威脅,更在東南亞碰到「匯率雙殺的慘局」。

這位工協會領袖指出,台幣2020年兌美元急升,本就導致出口報價的困境,偏偏屋漏又遇連夜雨,許多出口目的地的東南亞國家,匯率卻是對美元貶值,等於出口價格要雙升,導致東南亞國家的進口代理商,因為成本大幅拉升,暫停報價,甚至延後出貨,特別是印尼。

根據高雄銀行的匯率波動顯示,2020年初,台幣從30.106兌美元,一路升值到2020年底的28.100元,但是,印尼盾卻從2020年初的13880元,到2020年底的14040元,卻是眨值大約1.15%。

即使馬來西亞幣和越南盾兌美元,分別從4.089元和23171元,升值到4020元和23070元,分別升值1.69%和0.44%,但,升值的幅度仍遠落後台幣兌美元。

傳產老板表示,過去的2020年讓傳產業者吃盡苦頭,即使進到2021年,此一狀況恐怕還是難以避免,因為,「誰也無法掌握匯率變化」。

他說,為了因應此一變局,苦撐待變,對出口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報價,已從過去的每三個月有效價格,縮短到每個月報價,尋求與當地進口商的價格共識。

業者指出,除了匯率問題,南部傳產業者也面對高科技搶人、工人要求加薪等營運上的難題,「就是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卻又要面對政府規定要有一定比例才能聘用外勞的限制,大嘆只好苦度寒冬。

#匯率 #台幣 #東南亞 #東南亞國家 #兌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