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嚴峻,「防疫宅」概念抬頭。台灣建築雜誌7日主辦「如何提高房疫力座談會」發表「房疫力評量表」,從預防、生態、養生、房宅等4大面向,評量防疫家宅,讓民眾健檢自宅安全,也盼帶動建築業提出解決妙方。
台灣建築雜誌社長歐陽駿指出,近年中央從綠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等,推廣智慧健康建築,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當人們因疫情被關在家裡,減少群聚感染可能,但防疫在家就真的安全了嗎?
歐陽駿提到,去年底香港黃大仙住宅大樓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暴增來看,專家指出恐與建築設計有關,病毒透過糞管、排煙管道升上屋頂,風吹起便會出現「擾流效應」。因此,若事先經由防疫宅建築設計納入建築法規,更能有效幫助人們宅在家而安全。
今邀請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總顧問江哲銘、第1屆綠建築貢獻獎及優良綠建築設計首獎建築師蘇喻哲、美國綠建築協會與全球華人智慧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簡碩賢對談。
會中提及,健康建築設計及營造工法成為消費者購屋考量,像是醫療級空氣清淨系統、防潑濺兼具自潔功能的馬桶、淨水系統等。至於防疫負壓玄關、低接觸電梯間、魚菜共生綠屋頂、加裝防疫綠建材如新風系統、電子蒸氣衣櫃、防霾抗PM2.5紗窗等也有助強化「房疫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