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芯國際(SMIC)去年底啟動了新的管理體制,日媒指出,在中芯4名經營管理高層中,3人有著台灣大型半導體企業經驗,中芯計畫藉助台灣人才的力量,在受到美國制裁的情況下,持續提高半導體的技術實力,以推進大陸半導體的國產化。

《日經中文網》報導,中芯國際去年12月31日公布的的新體制中,與半導體技術相關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共有4名,分別為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合CEO趙海軍及聯合CEO梁孟松,其中除了周子學外,其他3人均來自台灣大型半導體企業的人才。

報導指出,在2013年底前,來自台灣的蔣尚義一直在台積電任職,並擔任到營運長的職位,到了2016年,前往大陸擔任中芯獨董,並於2019年任職武漢弘芯的總經理,去年12月重回中芯擔任副董事長。

過去,蔣尚義曾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也在台積電統領研發部門,尤其精通極紫外光(EUV)技術,這就是中芯國際此次起用蔣尚義的最大關鍵。由於去年12月18日,美國將中芯列入制裁黑名單,中芯計畫通過啟用有著EUV人脈的蔣尚義,度過這場危機。

至於趙海軍雖然是大陸人,也跟蔣尚義一樣,曾在美國德州儀器任職過,也曾在台灣知名半導體企業茂德科技擔任過副總裁,熟知台灣半導體市場。

同樣擔任中芯聯合CEO的梁孟松也來自台灣,擔任過台積電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在2017年跳槽到中芯,是培育中芯成為大陸最大半導體企業的功臣,雖然在中芯決定任用蔣尚義時,梁孟松曾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滿,一度辭職,但最終仍被挽留下來。

報導並提到,中芯創辦人張汝京,被外界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1997年在台灣成立世大積體電路,不過由於台積電在2000年併購世大,張汝京因此出走至大陸,同年成立中芯國際。

此外,張汝京與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美國德州儀器時曾是下級與上級的關係,台積電2009年並對中芯國際出資10%。同時,張忠謀與中芯董事長周子學都是浙江省出身,因此不管現在還是過去,中芯實際上都是和台灣淵源頗深的企業。

最後,報導也強調,在大中華地區做業務,人脈就是生命,半導體技術依靠人才,最近美國拉攏擅長半導體的台灣,深化合作,也有遏制大陸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意圖。但實際上,是台灣人在支撐著引領大陸半導體行業的中芯,兩岸將加深合作,美國的制裁今後有多大效果還不得而知。

文章來源:日經中文網

#統領 #聯合 #台積電 #台灣大 #中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