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華僑魏女士受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已經15年因抬腿或蹲就右膝疼痛,甚至因此跛腳,去年十月份接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副院長李光申的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術後2-3天即能使用助行器行走自如,現在不但日行萬步,更是可以到溪頭爬山。
魏女士8日現身說法,她回憶自己15年前開始出現右膝疼痛,只要抬腿或是蹲下就會疼痛不已,最後嚴重到只能用拖行的,後來回到台灣曾在中部一家醫學中心做過關節鏡手術,但狀況仍無法改善,去年十月到中國附醫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迄今十個星期,可以天天做深蹲還日行萬步。
李光申指出,隨著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人工關節材質也不斷進步,不但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也讓人工關節手術更加普及。然而,要能達到術後功能的快速恢復,醫師的手術技術,亦扮演重要角色。醫師除了必須將人工關節裝在正確的位置,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微創技術,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組織破壞,減少病人術後疼痛,關節功能快速恢復,避免組織攣縮,進而增加術後關節的活動度及柔軟度。
李光申指出,微創手術技術的優點,在於傷口較小,出血量較少,病人術後無需裝置引流管,並且配合術中及術後的多重止痛方式,病人術後的疼痛感及不適感大大減少。通常病人在術後當天或隔天上午,便能下床行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