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廁的蹲式馬桶,看在歐美遊客眼中,不僅難以想像且不太會用;自小就被教導的台灣民眾,自然駕輕就熟。有網友提問,蹲式馬桶的沖水閥「大家是用腳踩還是用手壓?」絕大多數人基於衛生習慣用腳,但也有人用手,看完留言驚覺自己「髒了18年」。
早期公廁(尤其學校、醫院)把水箱設計在上方,「沖水要用拉的」,後來管線內嵌,沖水閥設計改用按壓式。網友發問,到底這設計要用腳、還是用手?
大部分人回覆「當然用腳啊!那根桿子很髒吧」、「腳,使用完直接採」;有人懷疑沖水閥會沾到濺出來的排泄物,「怎麼可能用手!」
少數網友坦白自己會用手,「小學老師宣導要用手」、「原來我髒了18年」、「我曾彎腰用手按,結果水太強濺到臉」,一則提問,勾起許多人難忘回憶。
東方人生活習慣與西方大不相同,光公廁就有很不一樣的設計,蹲式馬桶在歐美並不普遍,當地多以坐式為主。專家認為,老外做不來「亞洲蹲」,若上廁所必須久蹲,恐怕形成負擔。
亞洲蹲是一種腳掌貼地、膝蓋彎曲臀部貼近腳踝向下蹲的動作。亞洲人因風俗民情、硬體設計,從小訓練蹲馬桶「來匆匆、去沖沖」,對於公廁的沖水掌握,確實較多討論。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