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佈,解除美國與台灣官員交往的自我限制。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表示,拜登政府上台後,可能恢復評估和批准美台接觸的規程,確保符合美方長期政策的精神,並可能啟動對美國對台政策的審查,甚至公開撤銷蓬佩奧的聲明。
何瑞恩11日在布魯金斯官方網站撰文,文中指出,美國和中國大陸建交後,美國政府對台非官方關係互動制定了指導方針,柯林頓政府於1994年通過一項全面性跨部門對台政策評估,正式確定了指導方針;此後,台美雙方非官方接觸在不大張旗鼓、悄然啟動的狀況下擴大了了範圍,例如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機前雙方討論軍售,台海危機後雙方磋商台灣防務問題。
文中強調,過去台美雙方密集的對話架構已成形,這是穩定台美雙方關係穩定加強,同時也不與北京產生重大摩擦的雙贏模式。然而,川普政府透過解除美台交往自我限制,以展現對台灣的強烈支持,這項決策也恐將隨拜登政府上台而結束;尤其蓬佩奧選在國會發生動亂時宣布這項決定,更顯見他根本沒有與拜登政府磋商,也無視於這項決定對繼任者帶來的後果。
針對蓬佩奧的聲明,何瑞恩分析拜登政府可能採取四種方式因應:一,公開撤銷蓬佩奧的聲明;二,堅持蓬佩奧的決定,允許台美雙方官員互動在破除指導方針下運作;三,指示國務院恢復評估、批准美國政府與台灣有關部門的接觸,以確保這種接觸符合長期政策的精神,儘管未必符合過去的接觸準則;四,在蓬佩奧聲明的激勵下,啟動對於台灣政策的審查,重新評估對美台非官方關係的利益和優先事項,制定新的指導方針。
何瑞恩認為,第一、二種因應方式都過於激進,前者會使台美關係陷入困境,後者會讓台海危機急速升溫,故第三、四種方式最有可能出現,例如,拜登政府在更新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的指導方針時,可以將第三種方式作為一個「占位符」(format placeholder)。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當然不是為了台灣,是為了美國人自己的利益」、「不管誰當總統,台灣都是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一環,這個政策永遠不會變」、「川普、拜登的差別,只在拜登是職業政客,對付中共的手法不會像川普這樣粗糙而已」、「台灣只是陪睡捧屎尿,連個妾都不是,看人臉色,唯唯諾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