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新政府首個100天的行動是外界關注的重點。至於中美關係如何突破?中美學者分別提出包括選擇與任命美國駐中大使、應對氣候變化、解決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案等作為「切入點」。
未來的100天內,拜登政府可能推出哪些對中國有影響的政策或舉措?哪些事件或將成為未來三個月裡折射出中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
環球網報導,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前副會長包道格表示,在拜登上台後的百日裡,其對華事務最優先事項將是重建一個正常的、有計劃的決策過程,並挑選有能力和經驗的人才填補相應職位的空缺。
包道格認為,值得觀察的一個風向標是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的挑選和任命,以及中國對大使人選表示出的態度。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在未來三個月中,中美關係面對的一項最重要的議程是為兩國在未來四年的關係規劃「大致路線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在目前中美兩國幾乎所有通道都被切斷的情況下,應對氣候變化是最可能取得突破的領域。
至於抗疫方面,他認為,美國料在短時間內仍無法放下身段,不過倘若美國的疫情在拜登就任後仍遲遲不能好轉,最終美國或仍將不得不與中國合作。
吳心伯認為,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一事的處理也可能成為兩國互動的「抓手」。如果拜登政府優先解決孟晚舟事件,讓她順利回國,將對改善中美關係的氛圍非常有幫助。
對於兩國經貿領域,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分析,儘管拜登在貿易問題上的態度十分審慎,但在美國新政府採取實質性行動前,中美將會通過商會、民間等「幕後渠道」進行「探路」,且這種情況已經發生。
(旺報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