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經貿受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接連衝擊,在大陸設廠營運的台商特別有感。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22日舉辦論壇邀請台商座談,分享當前環境台商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岳豐集團副董事長林森福表示,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面對美國設立25%關稅,許多專家建議台商撤離大陸,但中小企業資源、人力等量能不足,投資大陸後便沒有能力再轉向投資東南亞,導致撤離執行力低落。此外,投資規模越大越難以搬遷,因此掌握市場比起擴廠更為重要。部分台商轉往東南亞探路,其中,越南成為投資首選,卻被列入匯率操縱國。
先前因應中美關稅問題,轉往菲律賓等地設廠的岳豐科技,在新冠疫情緩和全面開工後,發現東南亞配套鏈量能有限。公司統計,2020年由大陸出口貨櫃占全公司逾90%,東南亞出口量僅約7%。
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美國新政局使林森福感到樂觀。他表示,期勉公司美國端把握客戶與消費需求,預先評估供應商採購量。台商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中,仍然可以尋找出路。
台灣鑄造學會榮譽理事長張豐國則表示,鑄造業為重要的傳統產業,且規模多是中小企業。大陸鑄造業年產量達4,950萬噸,居世界第一,台灣則以140萬噸年產量位居第14名。
張豐國指出,多數鑄造業的大陸基地大於台灣母廠,台商在大陸雖仍獲利,但不比紅色供應鏈,利潤受大陸的競爭對手侵蝕泰半。台灣推動鑄造發展外銷至世界將成為困難點,需與歐美做交流,才能提升在國際市場的潛力。
另一方面,未來鑄造業將著重發展綠色鑄造以及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改善鑄造業環境,進而保護從業人員的健康。
(工商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