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因應國際廢氣減排趨勢,近年許多國家紛紛投入電動車布局,臺灣亦積極推動2030年達成公車和客運全面電動化,以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此外長期以來,國內電動巴士的動力系統多從國外進口,產業面臨無國產化動力系統可用的情形。為解決此產業瓶頸,以及瞄準智慧運輸的趨勢,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結合機械、電子、資通訊等跨領域的研發優勢,協助業者開發電動巴士國產化零組件。
近年來,工研院與大同公司合作,成功開發臺灣首個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已投入實車整合工程,協助臺灣朝電巴國產化和綠色運輸邁進,強化臺灣車輛產業的競爭力。
工研院與大同聯手開發的「250kW動力系統」是當前臺灣第一個自主研發也是功率最大的國產車用動力系統,採用馬達與驅動器系統匹配考量設計、馬達最高效率96%驅動器97%,可提高車輛性能與節能省電,且具備高扭力、爬坡力佳的特性、目前適用於12米(甲類)電動巴士或同級卡車,未來也能應用於物流車,垃圾車,資源回收車及採礦車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