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聯準銀行前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則表示,泡沫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現在的情況只不過是「火上添油」而已,當事情失控到這種程度,就是你應該要非常擔心的跡象,「當一窩蜂的行為發生時,最終就是人們在非常高價時進場,然後遭烈火焚身」。曾擔任對沖基金經理人的費雪表示,社會動力(social dynamic)與民粹主義發揮了作用,「他們看到有錢人利用廉價資金變得非常有錢,也希望得到自己的那一份,這就是『加速趕頂』(blow-off top)的跡象。」但在被問及泡沫可能在何時破滅時,他表示「沒有人可以為這些事計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表示,Reddit鄉民運動不僅受到史上最低的利率所推動,同時也受到社會趨勢所影響。他表示:「這與『川普主義』(Trumpism)有關,是一種『那些專家總自以為是,其實他們什麼都不懂』的心態,想要智取這些專家,並證明他們的錯誤。」

高盛表示,僅是在今年前三周,SPAC公司已經籌集160億美元,遠超過2019年全年籌集的130億美元。在2020年,共229家SPAC公司全年籌集資金達到令人驚嘆的760億美元。高盛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SPAC公司正籠罩著泡沫般的氣氛。

費雪也同意SPAC狂熱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他表示:「這是資金太便宜的另一個指標。」

老甘迺迪與擦鞋童

廉價資金已觸發整個股市的V型復甦。即使在經歷上周三與周五的重挫,標普500指數距離歷史高點仍然不遠,而此時美國仍深陷於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之中。

投資人正將目光從這場不知道何時落幕的公衛危機,轉向接種疫苗將助經濟迅速重啟的前景上,但儘管如此,市場估值也很少高到像現在這樣的程度。席勒就標普500指數得出的「周期調整本益比」(CAPE Ratio)已達到35。根據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該指數超過30只出現在1929年,即「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之前,以及1990年代尾聲的網路泡沫時期。該公司出具報告指出,散戶炒作肯定催化了一些泡沫,但沒有人知道泡沫何時會破滅,這就是泡沫,可以持續變得更大,直到無法繼續膨脹為止。

說到1929年,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以及美國另外兩位參議員的父親老甘迺迪(Joseph Kennedy Sr.)與擦鞋童的故事,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示。當年當一名正在為他擦鞋的男孩向他提供一些炒股技巧時,老甘迺迪便在股市正炙手可熱時拋售其龐大的投資組合,他認為這就是出清一切的信號,當擦鞋童都對股票夸夸其談時,市場上一定充斥許多愚蠢的資金,支撐著肯定會下跌的價格。這個舉動為他保住了財產,但大部分人沈迷於這股狂熱的人,則在1929年秋天華爾街崩盤時輸掉一切。

一些過度狂熱的指標已經開始閃爍,花旗銀行表示其「恐慌/狂熱模型」Panic/Euphoria model)已正處於「狂熱升高區」。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最新公布的基金經理人調查指出,現金配置已迅速下滑,顯示投資人正將更多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資產。

不過,席勒表示,他並不認為整個股市看起來都那麼糟,主要因為利率是如此之低,使股票與其他資產相比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他表示:「雖然現在不是買股票的好時機,但留下來或許還可以。」

#大量 #全球 #狂熱 #泡沫 #S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