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養殖魚塭面積5955公頃,原設有8個養殖漁業生產區,經過縣府農業處漁業科1年溝通,已公告新增3個區及擴大1個區,生產區面積占比從28.6%提高至53.72%,有利未來向中央爭取養殖漁業公共建設資源投入,為把餅做大,縣府今年仍將滾動檢討,朝70%目標前進。
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全縣原有8個養殖漁業生產區,包括東石鄉塭港區、布袋鎮東好美區、好美區、義竹鄉新店區、西新店區、竿子寮區、過路子區、北華區等,多半在1997年到1998年間畫設,因生產區占全縣魚塭面積僅28.6%,其他近71.4%魚塭因此無法獲得漁業署相關農水路公共建設經費挹注。
考量縣府財政能力有限,為讓沿海養殖魚塭區域都能均衡發展,漁業科自2019年啟動生產區重新盤點及檢討,辦理增設或調整生產區的評估及規畫,去年更在東石、布袋、義竹重點村里辦理地方說明會,聽取收集地方意見及調查意願。
經過研議後,縣府這次提報中央獲核定共新增3個生產區,包括新塭區409.5公頃、後鎮區559.64公頃、三家區384.31公頃,以及擴大1個生產區,竿仔寮區由原本202公頃擴增為342.84公頃,此舉讓全縣養殖漁業生產區面積由1705公頃,增加至3199.29公頃,重大變革1日已完成公告程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