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6日宣布,因台灣鳳梨檢出蟲害,下周一(3/1)起暫停我國鳳梨輸出到對岸,國人震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質疑陸方,下禁令時間點正是值鳳梨產季,此作法不符合國際貿易規範。輿情民調網站「聲量看政治」統計,鳳梨遭陸禁輸入後,即時聲量從中午12時到下午3點,聲量飆漲16.68倍,是同時間藻礁議題的5.8倍,將所有議題全部「蓋台」。
大陸海關總署昨天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通知台灣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將從3月1日起暫停我國鳳梨輸入,也是首度因檢疫因素暫停水果輸出,恐有逾4萬噸鳳梨無法銷陸。對此,農委會表示,預計花費10億元經費,持續外銷至中國以外市場、目標為3萬公噸,全面啟動國內行銷,多元加工目標則有2萬噸,要讓鳳梨產地價維持在前2年均價每公斤21元以上。
陳吉仲指出,大陸國台辦說鳳梨有有害生物,這是完全錯誤且不符合國際規範的說法,所有鳳梨輸出到大陸及其他16國之中都有符合規定,因此以此說法來阻止鳳梨輸出,這是不合規範的作法。

「聲量看政治」臉書粉專26日分析關鍵字搜尋系統發現,此事從當日中午12時的6097點,到下午3點飆漲到101756點,3個小時即時新聞社群聲量飆漲達16.68倍,是同時間藻礁議題的5.8倍。「聲量看政治」也指出,一個鳳梨的訊息,就把今天早上所有的議題都蓋台,但事實上這不但是新聞的本質,也是國際政治的本質。

網友對此回應,「結果之後像澳洲一樣,被禁什麼就吃到吐」、「準備要大量烘製鳳梨乾」。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