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間環保團體發起的藻礁公投連署氣勢高漲,2日晚間已衝破35萬的安全門檻。外界認為,經濟部欲藉小編帶風向,2月底連發12張梗圖卻頻遭環團打臉,是帶動網路聲量、促使民眾關注藻礁議題的關鍵之一。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在臉書PO文指出,經濟部出示3張中油在觀塘工業港的水下攝影照片,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認定海床已被沙質覆蓋,僅零星生物,沒有看到藻礁。
「當地本來就浪大、水濁,透過攝影機鏡頭根本就看不清楚,不知道經濟部如何認定底下沒藻礁。」
陳昭倫表示,他曾以輕裝浮潛到水位3米以下探勘,結果憋氣下潛時直接撞到藻礁,當時能見度幾乎不到10公分。證明當地海域能見度奇差,更不可能單憑攝影機就可觀察到底棲生物的存在。
陳昭倫說,2018年他在三接的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會議拿出中油水下攝影照,要求開發單位辨識「柴山多杯孔珊瑚」,現場一片靜默;其實全台能辨識的只有3個人,大退潮他也不一定找得到,「真不曉得經濟部怎麼認定」。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