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象衝擊產業用水,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可鑿井取水,引發網友嘲諷不如「鑽木取火」。對此經濟部嚴正澄清,從頭到尾都不是政府要廠商去鑿井,而是園區廠商因有環評承諾限制,主動請託希望政府同意,可在應急的時候給短期許可,確保水源。
對於網路亂傳,經濟部無奈,源頭是廠商主動提出,會希望開放鑿井水源,其實就跟希望多準備水車一樣。當時在抗旱會議裁示同意後,就有幾家主要產業,開始詢問跟評估可行方案。
經濟部臉書也表示,穩定供水不只鑿井,針對水源缺乏的新竹地區,桃竹幹管都提前趕工完成,每天可以支援新竹20萬噸水。新竹海淡廠更是過年沒休息趕工,未來每天可以供給1.3萬噸水。另外也準備了移動式的淨水機組,可以每天產出1500噸水源。
至於充分運用地下水的部分,透過前瞻建設的經費,已經佈建了抗旱水井網絡,目前全國已經有160口水井加入供水行列,每天可以提供34萬噸水源,新竹周邊就有17口。
而把握鋒面與東北季風通過,水利署今天也與氣象局、國防部空軍合作,在寶二至石門集水區,派遣兩架C-130運輸機執行空中人工增雨作業,石門、寶二、永和山、明德及鯉魚潭等水庫人員也進行燃放焰劑進行地面增雨作業,地面、空中雙管齊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