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水庫水情乾枯,全台16個水庫中,已有6個水庫蓄水率僅剩10%到15%,經濟部水利署也發布枯旱預警,新竹、苗栗及台中更從3日起實施全日自來水減壓供水,雖然上周六有一波較具規模的鋒面降雨,但只下到彰化且降雨不夠多,對此,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表示,中南部水庫要解渴,得等到5月梅雨季才有顯著降水,「往往是不來則已,一來驚人」。

鄭明典今天在臉書發文,分析台灣降雨的逐月變化,並指出中南部山區是主要水庫的集水區,氣候上要等到5月梅雨季才會有顯著降水,且往往是不來則已,一來驚人。
鄭明典說,目前桃竹苗山區氣候上會有一些春雨,量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於過渡偏長的旱季很重要,然而今年因為副熱帶高壓偏強,導致春雨偏向下在平地,降雨沒有擴展到山區,所以加深了缺水的壓力。
對此,網友紛紛留言:「希望今年梅雨可以一下驚人,去年是不下驚人....」、「所以中南部要撐到5月嗎?」、「副高壓很煩耶」、「副高哪一年沒有偏強?感覺年年都很強」。
根據氣象局未來3個月的長期天氣展望指出,3月、4月逐漸進入春天,西半部易有局部霧發生的機會。此時大陸冷高壓強度逐漸減弱,南方暖空氣勢力漸漸增強,當南、北勢力於臺灣附近交鋒時,為台灣春雨的重要來源之一,但因春季的天氣系統移動速度較快,預報不確定性較大。5月起逐漸進入梅雨季,若鋒面在台灣附近徘徊,容易帶來降雨,並有伴隨雷雨或豪雨、大雨發生機會。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