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台灣鳳梨「登陸」的背景,二〇〇五年大陸宣布對台灣農產施行「零關稅措施」,吸引大批台灣水果出口至大陸;二〇一二年,大陸與菲律賓發生南海主權爭議,隨即對菲國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台灣也藉此事件搶占大陸市場。此次鳳梨禁運事件,兩岸學者分析,或許是「兩岸復談」的機會,民進黨立委張宏陸則指出,如果大陸願意跟台灣對談,不失為雙方重啟交流的契機。
二〇〇五年三月大陸宣布對台灣農產施行「零關稅措施」,八月一日起開放十五種台灣水果進口,包括鳳梨、釋迦、木瓜、芒果和蓮霧等,並簡化通關手續,吸引大批台灣水果出口至大陸。
二〇一二年,大陸與菲律賓發生南海主權爭議,大陸檢疫機構稱多次從菲國進口水果中截獲有害生物,隨即對菲國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當時菲國鳳梨占大陸進口總量的94%,台灣也因中菲糾紛,趁機搶占大陸市場。台灣鳳梨出口大陸在二〇一四年達到八千公噸,之後連年穩定成長,二〇一八年更突破五萬一千公噸。
知名兩岸專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鳳梨事件或許是『兩岸復談』的機會,重點是雙方願不願意坐下來談,有互動總比過去都不來往要好。」
蘇貞昌子弟兵、立委張宏陸也認同趙春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大陸願意跟台灣對談,不失為雙方重啟交流的契機。立委陳玉珍則說,陸方一開始定調此事屬檢疫層級,如果民進黨懂得順著這條路走,務實開啟事務性協商,將成為兩岸融冰的起點。
三月一日以來,蔡政府拚命鼓勵國人多吃鳳梨,民間企業至國營事業也都紛紛響應,然而,鳳梨果農仍相當擔心,蔡政府面對四月的鳳梨大量盛產期,能否穩住市場價格不崩盤,同時不波及其他外銷大陸的水果,考驗才正要開始。

更多 CTWANT 報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