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3日公布「臨時國安戰略指導綱要」(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拜登甫上任必須先拉高姿態作為對中談判資本,但長期而言還是得回歸務實;縱然美、中未來仍有所競爭,但不太會有正面激烈衝突,但台灣卡在兩強之間,未來處境仍相當危險。
張其祿11日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指出,美、中、台三方關係在拜登政府下會有所調整,這點從總統蔡英文調整國安人事就能看出,其實蔡政府也已觀察到美國的態勢,拜登實際上支持台灣的動作,不見得會輸前總統川普,但不會顯於表面形式上的刺激,拜登絕不會像川普那樣,不斷挑戰大陸並測試其底線,例如派美國高官訪台。
張其祿強調,拜登上台後在農曆新年除夕,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長達2小時,拜登在「臨時國安戰略指導綱要」上,更稱大陸為「唯一可能有能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構成持久挑戰的競爭對手」,看似美、中兩國仍維持緊張態勢,但這其實是新上任的拜登藉高姿態先穩住陣腳。尤其迫於川普時代所累積的種種經貿、軍事、地緣政治問題,拜登無法立即緩和或示弱,所以大致上仍延續川普路線,把姿態墊高後續才有談判籌碼。
針對拜登的兩岸處理手法,張其祿直言,拜登是比較有經驗的政治老手,會循傳統模式去處理國際關係,但如今的大陸已非前總統歐巴馬時代的大陸,大陸的總體實力已快能抗衡美國,從其航空母艦一艘艘下水就可見,故雙方競爭是不可逆的趨勢。拜登跟川普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能夠按國際規範下「競合並行」,川普則橫衝直撞、煽動民族主義,讓雙邊關係維持在緊繃狀態。
張其祿研判,美、中未來仍會相互競爭,並在雙方面前保持一副「準備好」的樣子,然實則雙方會彼此克制,形成一種「恐怖平衡」的狀態,雙方正面激烈衝突的機率極低,但台灣夾在兩強爭霸中間,還是很危險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