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立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2019年農委會「產銷調節緊急處理」決算是預算的4.15倍,且收購支出中,有3億多元用來掩埋、堆肥及送養豬戶做飼料。對此,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指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曾說,「這幾年風調雨順,有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看來主委的產銷失衡與農民不一樣。
農委會近幾年來每遭遇農產品產銷失衡、天候、對外貿易等因素就進行大量收購以穩定價格。其中,2019年實際執行數卻高達6.59億,原本預算僅1.56至1.59億間,其中3.23億更用於掩埋、堆肥及送養豬戶等循環利用方式處理。不過,農糧署對預算中心說有3.23億用做「多元循環利用」,表示沒聽說過,要再去了解。
對此,游淑慧今(15)日在臉書翻出陳吉仲曾說過,「這幾年風調雨順,有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並指出真實情況是,「這幾年風調雨順,但有哪一年沒有農產品產銷失衡過?」
游淑慧表示,2019年啟動包括高麗菜、鳳梨、香蕉、芭樂、芒果等收購或補貼,為穩定豬肉及大宗養殖魚產銷,也進行產銷調節,一共支出6億7016 萬9903元。2020年農糧署又羅列20多項作物進行監控,且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達4億5771萬元,比預算1億5875萬元增加2億9895萬元,是預算的近2倍。
游淑慧提出質疑,若沒有產銷失衡,幹嘛要監控?幹嘛緊急處理?「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為什麼越花越多,甚至倍數超過原預算預估?如果沒有產銷失衡,幹嘛不斷收購補貼,高麗菜、文旦柚、香蕉……?
最後,游淑慧也酸說,「主委的產銷失衡與農民不一樣,能用錢解決的都不算問題?」網友則表示,「真是農萎會」「今年是堆肥年的機會很高」,沒通路,管控又失能,「無能政府施政有夠爛」,且不只有天災或蟲害,還有產量過剩的問題,什麼都拿錢補助,到底賺了什麼?「在大內宣下,一切都是虛幻的,只有能拿到的錢才是真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