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上修全球GDP、中國經濟今年可望重返7.8%成長率,僅次印度排名全球第二,成為陸股有利支撐,儘管短線新舊經濟股換馬表現,影響科技股樂觀氣氛,唯股價良性修正後,適逢兩會利多、北水近5天又低接港股逾221.77億港元,港科技股題材多元,透過指數基金分批布局,獲利機會看俏。
新光恒生科技指數基金經理人牟宗堯表示,恒生科技歷經美債息攀升、南下資金撤資、股價大幅回檔修正後,南下資金(簡稱北水)3月16日、17日連續兩天回復淨流入,3月16日金額為64.60億港元,3月17日金額為43.81億港元,近5天已出現4天資金淨流入現象,淨流入總金額達221.77億港元,顯示港股以盤待跌,盤勢加速趕底,中國內地機構法人轉加碼跌深優質港股,港股後市看俏。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港科技股的長期基本面並未改變,包括中國寬鬆貨幣政策轉向中性,讓市場的流動性資金相當充沛,加上政府的打房政策堅定未變,低利率的市場游資,未來仍將以股市作為主要投資標的,股市的資金動能仍可正向看待。
牟宗堯表示,以恒生科技指數來說,2020年港科技股飆漲,主要由評價面推動,2021年則著重在基本面的恢復,配合近期恒生指數大刀闊斧改革,未來指數將擴大市場覆蓋率,增加成分股至80檔;並縮短上市歷史要求至3個月,可迅速納入上市新股等,明顯為近年來港上市的中概股、科技股量身訂作之考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