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溼地殺手」之稱的互花米草入侵金門浯江溪口,對當地紅樹林自然生態造成競爭威脅,也帶來河口阻塞及垃圾淤積問題,縣府建設處強調,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將盡快展開新一波清除作業,將環境影響減至最低。
縣府說明,有「溼地殺手」之稱的互花米草,植株耐鹽耐淹又抗風浪,根系可深入地下達60公分,種子更可隨風浪傳播,單一植株每年可以繁殖超過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會減低水流,卡住泥沙及垃圾,導致灘地陸化,改變鱟、水鳥、彈塗魚、招潮蟹等潮間帶生物棲地,最終影響漁業資源,因此名列世界100大入侵生物。
縣府自2018年起執行移除計畫,但這種外來植物繁殖能力超強,加上又無天敵抑制,結果繼續迅速蔓延,成為本地的優勢物種之一,讓環保團體憂心不已。
縣府說明,互花米草分布區域為鬆軟泥灘地,加上金門潮汐潮差大,人力移除不易,將委外使用重型機械分區、分段施作,減少對整體環境及景觀的干擾,挖除後也將逐區埋土覆蓋。
浯江溪口是金門重要的溼地,有鳥類、魚蝦貝類及鱟群棲息外,更曾有保育類水獺出現的紀錄,採用怪手移除,對潮間帶造成一定衝擊,但後續可讓生態系統更加健全。
縣府表示,作業時也將針對阻擋水道或過度密生的紅樹林植物海茄苳,一併進行整理或疏伐,以增加海水交換能力及減低異味產生,並讓棲地環境更加多樣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