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全球超過70%的企業領袖表示其企業經營受到疫情的負面衝擊,多為旅宿業、娛樂業、休閒產業等。但另有20%的受訪者認為,疫情為組織帶來正面影響,多集中在科技業和健康產業。

企業若有專業管理團隊因應危機,在疫情期間的表現通常較為理想。PwC Taiwan危機管理服務主持人、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朝安表示,企業必須為未來做好完善準備,包括危機管理計劃、提升韌性計劃以及照顧員工的身體與心理需求。

資誠建議,企業可採取三種方式做好準備,包括訂定一套策略性的危機應對計劃、破除「穀倉」(silos)效應、優先考慮並建立組織的韌性。

蔡朝安指出,企業各個獨立運作的部門如同「穀倉」,可能造成各部門各自為政、溝通不良,甚至忽視危機。企業應該破除「穀倉」效應,建立一個整合性的危機因應計劃,才能成功應對危機,以及在非危機時期建立韌性。此外,也要追求成功之前要先確保能夠生存,維持組織韌性。

#全球 #危機 #計劃 #韌性 #資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