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美國德州大雪造成產能損失,部份產線甚至要到4月初才會復工,推升石化產品價格大漲、加上日前海運塞港引發石化原料延遲運送,影響部份固態石化原料,舉例來說,CPL目前由中石化主要生產,因為運轉不順,目前約有三成依靠進口,都將支撐石化產品報價。

以中期來說,疫苗開始施打,全球疫情明顯獲得控制,美國預計7月4日解封,商業活動可望恢復,特別是在航空部份,預計航空燃油需求最早於第四季可顯著恢復,此外,寬鬆資金帶來通膨預期,提振風險資產價格,特別是在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本波景氣循環至少延續至第三季。

分析師表示,美國零售商庫存至12月仍處年減6%的低水準,推估產業自去年第二季到今年第一季皆處被動去庫存期,而第二季起將進入主動補庫存期。展望第二季到第三季,單體業者及一貫化單體-聚合物業者將享有較多獲利上修空間,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華夏(1305)等,主要考量煉油廠及氯鹼廠供應瓶頸、加上德州暴雪,對單體的供給衝擊大於聚合物;目前部分聚合物價格已觸及歷史高緣。針對聚合物業者,即使單體-聚合物供給緊俏皆延續、支撐業者2021年獲利上修,業者亦必須面臨2022年獲利下修、以反映更高的原料成本。

#石化 #德州 #氯鹼 # CPL #台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