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日本央行真的將現行通膨目標2%,至2023財年時降為1%,這或許意味者,經過10年左右長期嘗試後,日本央行推升通膨的任務終告失敗。

日本央行在一份名為經濟活動與物價展望的季報中,預估未來三年通膨率走向。這份在四月底,日本央行會議中要討論的議題報告指出,因為新冠疫情的衝擊,造成經濟成長乏力,想要將物價再推升上去實屬不易。

同時,日本央行內也難得普遍有共識,認為物價短期頗難看到會大幅上漲。

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八年前在被任命不久後,於2013年4月宣布通膨率2%的目標值。當時曾信誓旦旦,將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達標,因此,伴隨著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買進政府公債以增加貨幣供應流通量。

確實,不計入生鮮食品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當時也一度增加至1.4%。不過,後繼無力下,日本通膨率就一直徘徊1%左右。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CPI甚至出現負值。

日本央行三月曾表示,由於長時間通縮之故,現在要說服民眾其實物價還是會波動的,這的確是要花一點時間。”

三月份,黑田東彥公開宣稱過,堅持極寬鬆貨幣政策,並讓通膨升至2%。錚錚誓言猶在耳,沒想到日本央行長期所堅持的目標值,在四月底就有可能腰斬至1%。

#大量 #日本央行 #物價 #通膨目標 #通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