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在探索聚變反應堆的過程中又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大陸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的「人造太陽」成功實現1.2億攝氏度燃燒維持長達101秒的新紀錄,是原來紀錄的5倍。
綜合陸媒報導稱,大陸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該報導說,它還成功實現了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
EAST之前曾實現過1億攝氏度20秒的紀錄。本次實驗意味著,陸科學家使極端高溫的持續時間達到原來的5倍。
而這些設施是大陸聚變反應堆探索工作的一部分,它們給陸帶來了無限清潔能源的希望。但是,現在還有很多挑戰有待克服。對世界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已經持續數十年的探索之旅。
事實上,美國、歐洲、俄羅斯和韓國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大陸也是參與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畫的30多個國家之一。
所謂的「人造太陽」,因為它們目的是在複製為太陽提供動力的核聚變反應。在該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能量。要在地球上做到這一點,科學家需要實現極端高溫,並讓它維持較長時間。儘管取得了進展,要把聚變反應堆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瞭解,法國南部的ITER專案已多次推遲,最新的目標是在2025年產生等離子體。2月,歐盟承諾為此提供新資金,大陸中核集團將參與安裝ITER的核心設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