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落幕,會後發表的公報多處針對中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認為,這次G7峰會結果是過去兩年來歐洲對中政策轉向的結果,也是未來抗中的開始,從擁抱轉向對抗的過程。
美國總統拜登9日離開華府赴歐州訪問,並參加G7會議與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夥伴高峰會議,最後在瑞士日內瓦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國策研究院今天舉辦「G7、NATO、美俄峰會與台灣戰略定位」視訊座談會。
董立文說,G7公報最重要之處是在美國的呼籲下,G7國家統一腳步,重新確立國際規範與民主自由原則,釐清未來全球議題的內容、方向與路徑圖。
董立文又說,G7國家與中國關係可以區分為合作、競爭與對抗三個層面;歐洲國家有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不會完全受美國或中國的影響;G7峰會有新的動能來進行聯合且具體的行動。
董立文觀察中共針對G7公報的反應發現兩項特徵:一是中共官方裝作若無其事,根本不希望中國人民知道這件事情。G7國家公報無論怎麼看,都是外交大事,但中共只用駐英使館回應,顯然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二是中共對歐洲國家對中政策的轉向,以及美國結合歐洲對抗中國的問題,其實看得非常透徹與悲觀。
董立文強調,這次G7峰會結果是過去兩年來歐洲對中政策轉向的結果,也是未來抗中的開始,從擁抱轉向對抗的過程。當然,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全方位的,在不同議題上,歐洲各國會有不同的做法,但對比過去,整體而言,歐洲與中國合作的作為與聲音已經大幅縮小;競爭與對抗的作為與聲音大幅增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