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甫表示,半導體的增產不是三兩個月就可以做的,最少要兩三個季度,蓋新廠的話可能要一到兩年以上的時間,所以整個市場供需的平衡這可能要到2022年、2023年。半導體供需失衡的情況,台灣整個結構性的趨勢還是受益的,不管是製造端或者設計晶片這一塊,短時間之內,市場有一些雜音是來自中國智慧手機的銷售,最近的確有一些疲軟,這會是一個短期的不確定。台灣長期在半導體供應鏈上面以及結構性的優勢和地位還是持續。
至於科技股的投資,陳彥甫認為,超大型科技股雖然上半年表現不錯,但是下半年的表現再大幅上升的機會就不是那麼大,投資人可以配置一些中小型的科技股,包括數位訂閱,因為裡面可能是中小型的公司。
有關投資人關心的通膨,陳彥甫表示,我們不認為是長期結構性的通膨,但可以選擇一些定價能力強的公司或者在一些基礎建設和大宗商品來保護投資組合的收益。經濟復甦、經濟重啟,包括能源、材料、金融等等的空間還有,而且亞洲的空間可能比歐美大,原因是因為上半年抗疫表現不好,下半年應該有機會迎頭趕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