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東芝醜聞纏身,但這家企業對私募業者來說,無疑是相當具吸引力的收購標的,尤其東芝股東否決董事長永山治(Osamu Nagayama)連任將他趕下台,公司高層處於不利境地之際,更是私募基金趁隙出手的好時機。
英國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CVC),4月間曾提案逾200億美元收購東芝將其私有化,但遭東芝打回票,若談成將是日本最大宗私募基金主導的收購案。激進投資人要求東芝高層,張開雙臂歡迎上門求親的潛在買家。
私募基金在日本的勢力,不像在美國那麼大。根據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資料,日本的併購案僅8%由私募基金發動,美國這方面的比例15%。就經濟規模而論,全球第3大經濟體日本的併購活動,相較美國和歐洲要少得多。
不過如今,私募股權基金積極在日本尋找機會。數據供應商Preqin資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為止,主攻日本市場的私募基金,總管理資產規模達350億美元,是2015年底的2倍有餘,它們現在坐擁149億美元現金。
日本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確有長進,顯然是促成私募基金對日本市場興趣日增的原因之一。股東透過行使權利向公司管理高層施壓,這種所謂的「股東積極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已然興起,在東芝身上尤其獲得印證。
華爾街券商高盛表示,去年日本企業做了472次重整聲明,比前年多出56%。
私募基金併購日本企業得手的案例有增加趨勢。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為首的財團,去年75億美元收購日立(Hitachi)金屬部門。而規模較小且無繼承人的日本家族企業,也給了私募基金另一個併購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