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商增加產能的能力是有限的,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指出,而亞洲製造商在新冠爆發之際壓抑了人力,進一步限制了產能。「情勢依然很艱難,在某些領域甚至變得更困難」。
遠端辦公和家庭教育等趨勢推動了高階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讓一些製造商的低利潤率的晶片供應吃緊,並迫使許多汽車製造商在2021年上半暫停生產。
Ploss表示,為汽車業提供電源半導體的英飛凌,非常依賴晶圓代工廠商,例如台積電;公司正就滿足客戶需求,與台積電進行「深入對話」。
今年五月,Ploss曾指責幾家代工廠商,其在新產能未能投入足夠資金,特別是衝擊到英飛凌較舊的20至90奈米晶片產品線。
英飛凌能夠更好地以自家(in house)製造滿足專業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在奧地利Villach市新廠很快將投產;而德國Dresden市工廠仍有閒置產能。
Ploss表示,公司有兩個工廠可以發展,是較競爭對手有更多優勢,他們什麼都缺。不過Ploss補充指出,英飛凌目前擁有的產品庫存總量已經正在枯竭。要讓供需平衡,晶片製造商需要暫時地面對超過負荷的供應鏈。
關於歐盟加速在歐洲建造新產能,減少對亞洲的依賴,Ploss質疑歐盟建造先進2奈米工廠的目標,「我會質疑客戶應該是誰?手機公司?那兒已經沒多少歐洲人了,電腦製造商?我們有使用電腦,但是沒有製造它們」。
Ploss認為,產業政策應該注重發揮歐洲傳統製造業優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