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日至20日「太平洋高壓」減弱東退,菲律賓東方、南海及台灣附近發展成「季風低壓」的型態。「季風低壓」為大尺度的低壓環流,水氣多、大氣很不穩定,午後桃園以南易有強對流發展,其中常伴隨「劇烈天氣」,其他時間、地區亦偶有局部短暫降雨。

吳德榮提及,21、22日台灣附近的水氣分布與「熱帶擾動」的發展及動向有關,因有「不確定性」,天氣的變化需再觀察。

吳德榮說,「季風低壓」東側因有水氣輻合,為有利於熱帶擾動發展的區域。最新美國模式模擬18日20時,熱帶擾動已有颱風強度,在日本琉球東南方海面,未來路徑較原模擬大幅往西調整,朝台灣東北方海面接近;而歐洲模式同時的模擬,強度較弱、發展也較慢,在琉球東南方海面滯留打轉後,緩慢偏北移動。

吳德榮指出,由於「熱帶擾動」處在「季風低壓」環流內,不但受到大環境氣流的導引,也受到「季風低壓」環流導引,行徑較一般情況複雜許多,模式4、5天後的模擬,已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常有大幅度的調整。故目前尚不宜遽下定論,應持續觀察。

#季風低壓 #吳德榮 #模擬 #發展 #熱帶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