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tockq統計,截至7月16日為止,7月份以來表現最差前15名股票指數中,亞股即占了6種,跌幅最大即是越南股票指數,7月份跌幅即7.76%,而19日亞股大部份仍續跌。

對於亞股後市,霸菱投顧仍保持正面看法,但該投資團隊指出,由於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加上整個地區的疫苗接種普及率相對較低、通膨擔憂加劇,預計近期波動仍將持續存在,但股價走軟之際都是買入機會,因為2021年是全球復甦的一年,擺脫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收縮。目前已看到整個亞洲正在逐步復甦,韓國和台灣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在全球需求復甦和新資本支出週期加速下,繼續保持彈性經濟增長。

霸菱也指出,從長期增長趨勢中受益的公司仍有價值,例如技術無處不在、所有內容都數位化且串接在一起,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可持續性、千禧/Z世代消費趨勢、健康的生活)和去全球化(供應鏈多元化/回流本土),最近一些涉及這些主題的公司股價出現調整,讓評價更具吸引力。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已從上述結構性增長產業擴大到原物料、商品,可投資機會也更為增加。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曾訓億則指出,進入7月以來美元指數再度轉強,導致新興貨幣波動加劇,然而新興市場的基本面明顯好轉,成為推升經濟成長動能的關鍵之一,預期隨著下半年歐美陸續解封之下,有助於提升新興國家外貿動能,其中又以新興亞洲最為強勁,而與美歐市場高度連動的台韓股市,更是首要亞洲受惠國。

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綜觀全球股息殖利率超過3%的企業,來自亞太(不含日本)地區高達237家,遠多過於歐元區的112家和美國的9家,也就是亞洲能夠提供投資人數量更多、產業組成更為多元的股票選擇,因而更能全方位掌握股票收益機會。

張致寧強調,隨著成熟市場經濟漸入佳境,亞洲景氣復甦強度提升,企業獲利也隨之增溫,包括金融、公用事業、原物料等傳統高息的周期性類股有望受惠資金輪動,而亞洲企業因持有現金比重較高,在獲利回升加持下將趨向提高配息,加上第2季和第3季向來是港中台三地企業配發股利的旺季,預估7~8月中資港股配息總額將達520 億美元。

亞股有估值的投資優勢,更是吸引國際資金進駐的原因之一,張致寧說,目前亞股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相對全球指數折價幅度為去年10月以來最大,並跌破5年長期均值,已顯示當前亞股估值水準相對具有吸引力。

#全球 #亞洲 #亞股 #增長 #張致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