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後的道路新增無障礙坡道,使民眾通行更加便利。(莊旻靜攝)
改善後的道路新增無障礙坡道,使民眾通行更加便利。(莊旻靜攝)

新竹縣政府爭取內政部「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亮點型」3億元經費,用於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二段及自強北路,進行道路優質化及環境提升工程,在1年半的養護及整建後,增加自行車道並改善人行道、整合號誌共桿及標誌,使道路空間更加寬敞,縣長楊文科也肯定此一工程,期望成為竹北市的示範道路。

這項工程爭取中央3億補助、縣府挹注6500萬縣款,施作範圍包含光明六路東一段、二段及自強北路,透過計畫,完成道路鋪面改善面積為193600平方公尺、植栽綠買畫12433平方公尺,改善自行車通行空間達7950公尺,號誌共桿及標誌整合71座,還有人行道及無障礙改善與重要路口改善共12處的行人庇護島。

工務處表示,此項計畫施作路段為竹北市主要道路,連接高鐵新竹站、新竹縣政府等地區,因修建時間已久,道路環境、人行道及無障礙設施均不完善,且管線未能整合,因此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改善。

工務處長林鶴斯表示,其中路口斑馬線退縮,可避免車輛轉彎就開上斑馬線,減少因視線死角導致的車禍。楊文科十分重視公共通行空間,除了此項計畫及已完成的司馬庫斯部落聯絡道整體道路品質改善工程之外,目前在新竹縣各鄉鎮市還有20餘件道路改善工程,包含北埔市區的道路共同管溝整合建置計畫、峨眉村里聚落道路品質提昇計畫等,期望使大眾交通環境更加安全、整潔。

#計畫 #竹北市 #道路 #環境 #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