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三孩政策後,中國人口生育率是否會迎顯著提升,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表示,短期內,是希望釋放生育潛能,平緩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從長期看,關鍵取決於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是否能夠很好地銜接,是不是能夠真正落地,這需要我們各地各部門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支持。
發布會由于學軍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關情況。
記者提問,大陸人口第七次普查資料顯示,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國際社會通常認為總和生育率1.5是一條高度敏感的警戒線,一旦降到了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風險的可能。在三孩政策後,中國人口生育率是否會迎來顯著提升。
于學軍指出,關於總和生育率的問題,確實是人口學界對低生育率達到哪個程度的一種細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低生育水準相關論述的一些理論,1.3也好、1.5也好,這些理論都給我們一些提示,就是低生育水準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風險。要把握有利的時間視窗,採取精準策略積極應對。
于學軍說,在過去十年,中國的出生人口和人口生育水準波動很大,剛剛知道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當時出生人口大概是1600萬,這期間實施了單獨兩孩政策和全面兩孩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2016年、2017年這兩年出生人口都在1700萬以上,特別是在2016年超過了1800萬,也是到了2000年以後這廿年中比較高的一年。但是到2018年以後,卻出現了連續三年下降的情況,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
特別是「七普」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是1200萬,總和生育率是1.3。根據對2021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監測的情況來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準仍然會呈現走低的趨勢。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目的就是防止出生人口進一步下滑,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于學軍認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以後,會不會出現一次顯著的人口提升。因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再生產是不一樣的,人口再生產的周期長,影響因素多,生育決策的因素很複雜,而且涉及方方面面。
于學軍強調,短期內,是希望釋放生育潛能,平緩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從長期看,關鍵取決於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是否能夠很好地銜接,是不是能夠真正落地,這需要我們各地各部門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支持,共同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