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選手搭經濟艙風波,教育部體育署遭批失職;資深媒體人楊照今表示,請政府和立法院趕上時代,尊重運動是一門專業,基於專業分工盡快將運動和「體育」分別開來,補給台灣的運動環境一個真正有專業能力真正能負責政策訂定與執行的主管機構?

他強調,安排機位時透露出輕視運動員的態度,只是這個錯誤結構中必然的一個表象,因為「這樣的錯誤我們歷來付出的代價,那要高過千倍萬倍了」!

楊照今在臉書指出,為什麼運動員參加國際運動賽事,是歸教育部管,是教育部的業務?理所當然的答案是:因為這是「體育」。但「體育」和運動是同一回事嗎?到現在還習慣用「體育」來含括所有和運動有關的事務,是最大的時代錯亂,最大的問題。

他說,「體育」是個古老的觀念,將和身體運動有關的事情,都當作是以「強身」培養強健人民為目的,或讓國民鍛鍊紀律、團隊精神的行為,但現在的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或職業棒球、籃球看歐洲國家杯足球賽,怎麼可能還是用這種心態?

他說,將現代的運動硬是放在嚴重落伍的「體育」觀念下,讓教育部來管,是件大錯特錯,早該改卻遲遲沒有改、改不了的政策,因而嚴重地妨礙台灣的運動得以健全發展。

他認為,以師生不平等上下關係為主軸形成的教育事務,向來最保守最難改革。在教育部當到官員的人幾乎個個都已經習染了這種上下權力習氣,滿腦子都是由年齡由資歷由分數所形成的高低關係,如何能適應現代運動的複雜環境?

他表示,現代運動和教育南轅北轍;就是因為一直由不稱職不可能稱職的教育部用「體育」的名義與概念來管運動事務,所以沒有辦法推動各項運動協會有效改革,成為透明化對選手、對觀眾、對贊助單位開放的現代機制,教育部自己不了解選手、不了解觀眾、更不了解贊助機制,要如何領導、推動、甚至強制改革?

他認為,就是因為一直由不稱職不可能稱職的教育部用「體育」的名義與概念來管運動事務,所以曾經有著廣泛社會支持的職業棒球和職業籃球組織,得不到整合的協助;結果台灣的棒球、籃球環境不進反退,傑出的球員沒有出路,愛看球的觀眾紛紛轉而看投向美國或日本賽事。

他說,面對台灣運動環境的種種困境,教育部從來都擺出一副不在意與他們無關的姿態,「因為他們管的是『體育』啊」!台灣的運動員和教練根本長期以來都是棄兒,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尋求支援和協助,如果不是戴資穎他們誰能抱怨坐的是經濟艙呢?而且就算抱怨了,說不定只會惹來「長官」的一陣指責,能怎麼樣?

#運動 #體育 #教育部 #運動員 #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