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周一(26日)公布新的製程與封裝創新藍圖規劃,並持續擴大在晶圓代工領域的深度,企圖在2025年之前技術趕上台積電與三星電子,其中,一改先前不願追隨其他代工廠製程命名的作風,引發業界討論,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就在臉書發文,此舉如同對台積電宣戰,並在受訪時提到,英特爾此舉,若製程發表無法如承諾執行,恐怕對英特爾也是一大傷害。

英特爾表示,將原本的10 奈米 Enhanced SuperFin正名為Intel 7,原先的7奈米正名為Intel 4,之後分別為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英特爾說明,2022年10奈米處理器晶片Alder Lake,伺服器晶片Sapphire Rapids名稱跟進改為7奈米,4奈米製程起將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3 奈米要在 2023 下半年投片量產,2024 年跨入Intel 20A並逐步量產,象徵晶圓代工製程進入埃米 (Angstrom) 時代。若跟台積電對照世代差異,英特爾4奈米、3奈米製程與其差距1年,20A製程對照台積電2奈米,屆時英特爾將追上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時程。

陸行之曾於27日於臉書發文,面對英特爾4年大計,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英特爾技術打不過台積電,直接改名更快,但他認為,英特爾2022年的10奈米及2023年的7奈米,確實跟台積電的7奈米及4奈米不相上下,等於是用「正名」宣戰,不容輕忽。

陸行之表示,英特爾現在終於放棄過去在節點名稱的堅持,回歸產業正軌,這樣半導體分析師也比較輕鬆,以後就專心盯著每家資本開支、量產時點、良率、產能利用率、成本等。

陸行之指出,英特爾第一次宣布的1.8奈米/18A要使用改良版的RibbonFET 還有使用ASML最新的高數值孔徑High NA EUV。至於宣布高通採用20A製程,亞馬遜AWS將成為首個採用英特爾先進封裝解決方案的客戶,但事實上這些公司本來就沒有與英特爾直接競爭的關係,所以都在掌握之中,就看英特爾是否能徹底執行。

陸行之受訪時也提到,看英特爾製程命名,一直覺得很奇怪,現在只是回歸到正常水準,但英特爾這次改名後,就需要面對市場檢驗,再也無法利用製程名稱不同去推遲製程發表,到時候一翻兩瞪眼,把這些事情記下來,若每年都有些推遲,就代表2025年,沒辦法實現趕上台積電的目標。

陸行之表示,英特爾在新執行長上任後,的確有更積極趨勢,過去英特爾認為自己被誤解,其實他的技術並不會輸給其他代工廠,甚至與台積電並駕齊驅,但未來如何發展,陸行之認為有待觀察,至於對台積電影響是否很大,他認為還好。英特爾副總裁汪佳慧則是指出,英特爾一直以來都與台積電有密切合作,至於未來推進上,目前已知的就是英特爾伺服器處理器晶片Meteor Lake,2023年將採用台積電先進製程,也就是雙方仍有許多合作空間。

文章來源:陸行之臉書
#台積電 #英特爾 #製程 #陸行之 #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