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地下水「氨氮」超標最高達120倍,引起地方各界關注,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研判,北側毗鄰環保公園(原舊有簡易掩埋場),疑似公園底層垃圾分解的污水,滲入地下水層造成附近水質污染,不過要移除上百萬噸垃圾,作業經費龐大,地方政府恐難負擔,環保局今天表示,與市公所目前仍繼續監測地下水變化追蹤。
審計部花蓮縣審計室最新報告,環保局為掌握轄區土壤及地下水品質,發現花蓮市垃圾掩埋場1、2號監測井,地下水水質已連續4季,在「氨氮」監測項目均驗出超過第二類地下水污染檢測標準,且該垃圾掩埋場地下水檢測結果,另存有總硬度、總溶解固體物、氯鹽等監測項目超標情形,地下水污染程度複雜,引起市民高度關切。
因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已經使用超過10年,附近臨海環保公園(原舊有簡易掩埋場)使用年限超過25年,粗估掩埋量應超過110萬噸,環保局已開始挖出這些垃圾,但送往宜蘭利澤焚化廠,限制花蓮縣垃圾進場量,導致掩埋場堆積許多垃圾,因此目前只能以打包方式處理堆置垃圾,並加強消毒作業。
市公所則向環保署爭取「花蓮市一般廢棄物分選場活化再生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計畫,補助經費500萬元,除進行環保公園復育作業,並就底層垃圾汙水汙染案,進行地形測量及地質鑽探、試坑開挖及掩埋物採樣分析,預計今年底可完成,俟評估報告出爐,再規劃後續土地利用方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