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持續增加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現階段以擴大第1劑疫苗接種率為主要措施。學者引述英國研究指出,接種單劑疫苗者,IgG抗體濃度會隨年齡下降,抑制ACE2結合的能力與年齡呈負相關,表示長者接種單劑疫苗的抗體持續力不長,恐不足以因應病毒入侵,呼籲第2劑的施打除醫護、防疫人員外,需以長者為優先。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賴昭智今於台大公衛學院「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享英國研究。該研究針對去年底至今年2月中旬間,14家長照機構中施打單劑BNT、AZ疫苗的醫護及住民進行分析,其中有94人未曾染疫、30人曾經染疫。
該研究發現,94名未曾感染者,IgG抗體濃度隨年齡升高而下降,呈現負相關,然而此狀況未出現在30名曾感染個案。由於接種單劑疫苗的長者抗體濃度持續不長,抑制ACE2結合的能力受影響,不足以應付病毒入侵,這在不同變異株皆可觀察到此狀況,因此賴昭智建議未感染的年長族群,應儘早接受第2劑疫苗的施打。
另一篇英國研究利用140名施打至少1劑BNT疫苗的長者及年輕醫護人員進行分析,探討疫苗接種後的中和抗體濃度、B細胞及T細胞反應。賴昭智表示,由年齡別中和抗體濃度偵測率可看出,在80歲以上會有劇烈下降的現象,顯示高齡者的免疫反應與年輕族群不同。經細分劑數發現,單劑的中和抗體偵測率較低,且80歲以上者偵測率不到50%,對於Beta及Gamma變異株甚至僅有約20%,但施打2劑後的抗體可偵測率無論年齡皆接近100%。
至於B細胞反應,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80歲以上的總和IgG及其次分類皆較80歲以下低,進一步將參與者分為具中和抗體反應及不具反應2類後,可發現對於80歲以下參與者,中和抗體濃度反應與特定IgG反應率無關,然而80歲以上具中和抗體反應者有較高的反應率。另T細胞反應亦隨年齡升高而下降,呈負相關,且多數來自CD4 T細胞。由整體免疫反應可知,措施上須特別注意年長者的疫苗追加劑。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從以上研究可得知,以色列會先針對60歲以上的長者接種第3劑是基於長者的免疫反應不同。另因長者抗體濃度下降的問題,他也呼籲台灣在接種1劑疫苗達一定程度後,第2劑的接種除醫護、防疫人員外,應以長者為優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