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文化局針對大稻埕福生堂醫院進行文化資產價值審議,醫院由台灣女性婦產科醫師陳却於1941年創辦,為當時大稻埕唯一女醫師的婦產科醫院,見證台灣從產婆到醫院的過程,醫院裡有不少中日文醫學書籍及醫療器具,且保存相當完整;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陳却的父親陳福生在大稻埕經營「福記商行」,家境富裕,從事皮革進出口為主。陳却於1916年出生,從東京女子醫學大學留學回來,當時還沒結婚的她就開業,可說是台灣職業婦女的先行者。
受委託建築師呂大吉認為,當時大稻埕有許多日本人開醫院,但福生堂是唯一一家有女醫生的醫院,許多知名人物在此出生。例如,1949年出生的古蹟專家李乾朗、李春生後代李福然先生,福生堂也曾因為接生三胞胎登上報紙版面,福生堂是歷史轉折點,見證台灣從產婆到醫院的過程。
陳却在1943年才與外科醫師謝伯津結婚,謝家為醫生家族。協和婦女醫院醫師陳鈺萍認為,女醫生很少被提及,大家只提夫家謝家外科歷史,但日治時期新式產婆觀念,到醫師接手婦人生產,再到醫療院所生產,無論是性別上或醫學上有很大的意義。
福生堂一樓是診療室、二樓有手術房、三樓有嬰兒房及恢復室。呂大吉強調,使用的是當時的昂貴建材,門窗玻璃都非常精緻漂亮,最重要是醫院格局都沒有變動,從1941年到現在,除了加裝天花板,柱子貼了玻璃馬賽克以外,格局可說是被封存30年。
呂大吉強調,他們從廢棄的垃圾堆中進行整理,就連陳却過去在東京女子大學的畢業紀念冊也有留存,幾乎展現了陳却的生命史,醫院裡有不少中日文醫學書籍及醫療器具,且保存相當完整,可供日後展示使用;該空間已閒置許久,未來除了作為展示以外,預計將部分空間改為共享辦公室租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