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工廠工作近30年的60歲王先生因長期彎腰、搬重物,造成腰椎慢慢不能負荷,彎腰會痛、雙側下肢痠麻,晚上睡到半夜會抽筋,進而無法工作,嘗試保守治療約3年但未見效,經朋友介紹到長安醫院骨科治療,檢查證實為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透過微創脊椎減壓及椎體融合手術,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走路,王先生說「術後痠痛感減輕太多太多了,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長安醫院骨科主任楊志鴻表示,患者的第2至第5腰椎有很明顯的骨刺及椎間盤突出,也有勞動性側彎問題,造成神經受到壓迫,因此患者走路會有點一跛一跛的、下肢會痠麻痛。經評估後建議手術治療,症狀改善很多,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走路。

長安醫院尋求骨科主任楊志鴻說影像檢查發現患者腰椎第2至第5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長安醫院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長安醫院尋求骨科主任楊志鴻說影像檢查發現患者腰椎第2至第5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長安醫院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楊志鴻說,傳統的椎體融合手術,是靠X光機做判斷因此神經損傷風險高,此次採用的微創脊椎減壓及椎體融合手術,在術中電腦斷層3D導航機器幫助下,能精準定位、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讓神經損傷機會趨近於零,也縮短癒合時間,因此病患在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走路。

楊志鴻提醒,椎間盤突出是漸進式發展的,對於長期負重工作者如果出現1、下班回到家雙腳會特別的麻痛、2、上下樓梯非常的困難、3、從椅子上要起立的過程需要彎著腰、扶著東西,很吃力的站起來、4、腰痠到沒有辦法彎腰拿東西、5、嚴重至晚上睡覺,半夜容易痠麻或者是痛醒,等五種症狀任一種,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他也強調,現今有精準導航工具的幫助,可以增加脊椎手術時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傷害神經的機會。

#手術 #術後 #彎腰 #治療 #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