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雖然全球部份國家經濟與貿易仍受疫情影響,但全球半導體產業卻呈現正成長,在終端應用的高科技產品市場需求增加及企業數位轉型趨力下,導致晶片產能吃緊,帶動全球半導體設備大幅成長33.8%。台灣半導體設備產業產值因此受惠。
展望2022年,在疫情逐漸控制下,全球經濟與設備展望正向,預測台灣半導體設備產業將再成長5.0%,產值有望達到1226.5億元規模。分析正向因素有三:一是下游高科技產品需求大,晶圓製程產能吃緊,設備需求提高,市場成長前景看好;二是疫後加速企業高度採用人工智慧(AI)、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等智慧工具,提升生產線效率,而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趨勢也增加對晶片與相關設備的需求。
三是美中貿易與先進國家的國防安全意識提高,半導體晶片成為戰略物資,各國提倡晶片製造在地化,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也同時擴展設備需求全球化。在三大動能帶動下,台灣半導體設備業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產值持續成長。
然而工研院提醒,國際仍存在三大隱憂,為台灣半導體設備業者未來發展增添潛在風險。一是原物料與晶片短缺,將延長設備出產與交貨時程,增添設備銷售風險,並影響客戶信賴度;二是半導體人才投入晶圓製造或國際設備大廠,本土設備商人才不足,限制未來設備技術開發;三是先進國家提倡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將培育出更多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台灣設備商將面臨來自全球各地更多的競爭者,同時也受到當地布局、物流與人力成本增加的挑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