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今(5)日公布2021年「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得獎名單,共9位學者獲獎,包括數理科學組3位、生命科學組3位及人文社會科學組3位,年齡介於36歲至42歲之間,每位得主各可獲研究獎助費新台幣30萬元。
中研院表示,今年「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申請案共有103件,其中包括數理組33件(含跨領域5件)、生命組30件(含跨領域9件)、人文組40件(含跨領域1件)。
得獎人方面,數理科學組獲獎3人為東海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王迪彥、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高孟駿、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壁彰。
生命科學組3人則有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書葦、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陳韻晶。
人文社會科學組獲獎3人是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林政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馬騰及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許以心。
中研院指出,今年院內共有5位年輕學者獲獎,其中,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副研究員是數理組得獎人,其研究結合層光顯微術,使得觀測效率及影像品質大幅提升。
中研院方獲得生命組得獎人林書葦利用果蠅模式,研究大腦迴路的發育與功能,成功找到整合飢餓和口渴感以驅動覓食找水的神經及分子機制,曾於2020年獲選為「EMBO全球研究學者」(EMBO Global Investigator)。另一位得獎學者胡哲銘代表著作之一是利用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製作仿病毒殼之中空奈米粒子,可大幅刺激免疫系統;此外,他還利用奈米材料刺激癌症免疫反應,開發新穎的癌症免疫治療。
中研院學者獲得人文組得獎人林政楠研究主題是民主課責、選舉策略及代表性,也是政治學界眾多傑出學者長年投入的經典主題。出生於瑞典馬騰是本屆最年輕的獲獎學者,其研究獨特之處在於將滿州語言文字視為東西方知識傳播重要環節,藉此探討聯通中外的文化及思想史;此外,他更以滿州語為關鍵詞,綜觀超越大清帝國疆域,傳播到東亞和歐洲各地的傳播史,具備重要世界史意義。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台灣鮮少有為學術生涯剛起步學者設立的國家級獎項,本院特設立本獎項,旨在激發年輕研究人員深入思考,從事創新性與前瞻性研究,追求重要成果,發揮潛在影響力。
黃進興提到,「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成立20多年來,持續激勵國內年輕學者,歷屆許多獲獎人亦先後獲得其他重要獎項肯定,充分彰顯本獎項之學術意義,深具指標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