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5日晚間公告第三季財報,挾著高運價、高運能及新船省油、降低單位成本的優勢,第三季毛利率飆至69%罕見的新高,比第二季54.78%大增14.22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801.38億元,超越上半年,EPS達15.15元,等於每日開門就可賺8.71億元;累計前三季EPS達30.27元,比法人圈目前所估的獲利還高,跌破法人眼鏡,以第四季維持第三季旺季水準,保守估計長榮全年EPS達45元可以期待。

長榮長期的經營模式採用規律性的汰舊換新、大船換小船及不斷找尋最合適的船型投入策略,在此波百年難得一見的大行情中,趁勢嚐到甜美的果實。

長榮今年就有33艘新船,新增運能26.44萬TEU,光是專營美國線的1.2萬TEU就有11艘,專營歐洲線的2.4萬TEU達4艘,第三季起陸續交船3艘,年底還有1艘投入,其餘6艘陸續在2022年交付。

遠東到歐洲線去年此時每TEU才1100多美元,去年底已經大漲至每TEU達4000多美元,目前每TEU已經達7600美元,每FEU(40呎櫃)就超過1.5萬美元,在成本固定下,毛利頗豐。

長榮2.4萬TEU船從遠東滿載貨物到歐洲線,以目前價格不含附加費計算,去程一趟營業額可高達51餘億元,回程的運量及運價打五折計算,來回約77天的航程就可替長榮帶來96.5億元的營業額。

由於長榮2022年尚有其餘6艘2.4萬TEU陸續加入營運,長榮營運如虎添翼。

鑑於市場需求強勁,長榮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 Pte. Ltd.」董事會5日也決議再訂造2艘2.4萬TEU船,每艘造價1.4-1.6億美元,合計2.8-3.2億美元,也是投入歐洲線。

目前長榮訂船81艘,艘數是所有航商訂船最積極的公司,預計可帶來66.11萬TEU的運能,新增運能略低於地中海航運(MSC)的58艘、運能98.97萬TEU水準。

長榮5日董事會也通過配合新船陸續交付的營運需求,向東方、富華、新華昌三家造櫃廠訂購新櫃,共計購買5.55萬個貨櫃,其中包含20呎、40呎,總金額3.38億美元,2022年中前陸續交付。

#無敵 #長榮 #新華 #TEU #歐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