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20多年來推動推動緊急醫療系統、布建公共場所AED、帶領臺大雲林分院團隊以區域聯防與資通訊遠距醫療解決偏鄉健康不平等,榮獲第74屆醫師節慶祝大會頒發台灣醫療典範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6日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第74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副總統賴清德頒發台灣醫療典範獎給20位醫師,其中之一是臺大雲林分院長馬惠明。
馬惠明7日在臉書發文感謝一起打拚的夥伴、家人的支持,以及指導提攜和包容他的老師和長官。
1998年馬惠明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回台,在前台大醫院長林芳郁支持下,發展到院前醫療、災難醫療、復甦醫學,第一個推動的是「雙軌制到院前救護計畫」,醫師和消防隊聯手搶救猝死的傷患,與死神正面對決。
「雙軌制到院前救護計畫」轉型,馬惠明再推「EMTP計畫」(高級救護技術員)接棒,以1整年1380小時訓練消防隊員學習解剖、生理、藥理、心電圖、打針、給藥、插管,2002年完成訓練第一批20人,迄今已有1400多名高級救護技術員完成訓練。
AED(傻瓜電擊器)在未修法以前並不普及,馬惠明2011年思考推廣公共場所裝設AED,這個大工程從2011年進行到2015年,召集急救界菁英討論修法、簡化操作教學、開國際研討會,全台迄今有1萬個公共場所放AED,追上澳洲的水準。
臺大雲林分院在4年前成立遠距醫療中心,結合產官學界,運用資通訊科技、5G的科技,縮短醫療不平等的差距,2018年馬惠明在此架構下帶領該院與成大斗六分院攜手合作「斗六雙星區域聯防」計畫,兩院互聘神經外科與整形外科醫師,形成醫療人力大水庫聯合值班,解決偏鄉醫師人力不足問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臺大雲林分院首創「居家隔離檢疫通訊診療」使病情穩定的病人減少到醫院,也出於馬惠明的點子,衛福部後來推廣其他縣市複製此一經驗。
馬惠明以已故臺大校長傅斯年的名言為座右銘,「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優化好的成果,改善需要修正的,解決遇到的挑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