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財報陸續公布,不少指標股獲利與展望優於預期,缺料問題仍是各界關注焦點,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觀察到一個奇怪的情形,明明營收成長低於同業平均的18-20%,卻告訴媒體表現有多好,需求有多強,短料缺料嚴重導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到2022、2023年,他指出,目前除了車用晶片及少數產品嚴重缺料外,缺料已逐步紓解,但有公司似乎避重就輕,應該說清楚是產品塞港還是缺了什麼料等等。
陸行之在臉書貼文表示,最近觀察一些半導體及科技公司,覺得很奇怪,明明全年營收同期相比成長明顯低於同業平均的18-20%,自己及客戶手上一堆庫存,季對季、月對月相比開始衰退,年對年的同期相比也開始轉弱,然後管理階層一直告訴媒體自己表現有多好,需求有多強,短料缺料嚴重導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到2022、2023年。
有關半導體缺料問題,陸行之表示,老實說目前成熟市場5G、中低階筆電、TV、部分數據中心晶片、DRAM、大尺寸螢幕驅動IC、影像感測器(CIS)、射頻放大器、指紋觸控、被動元件MLCC,甚至有些微控制器(MCU)、電力功率晶片需求 (占全球半導體需求近50%)都轉弱了,除了車用晶片及少數產品有嚴重缺料之外,目前已經在逐步紓解了。
陸行之指出,如果公司還是表現不好,就說說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是產品塞港還是缺了什麼料?缺了誰的料?為何缺料?哪些公司要負缺料的責任?公司避重就輕似乎一直是個問題,難怪有些投資公司要用AI來辨識管理層沒有說的感覺。他還特別表示,「請不要對號入座,只有我知道在講哪些公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