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新成立的「企業重整與破產法研究中心」發布台灣首次「消費者破產指數」(Consumer Bankruptcy Index CBI),調查顯示,整體國人的「消費者破產指數」偏向樂觀,顯見國內消費者對我國《破產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相對陌生,觀念不足,對自身財務、債務規畫有加強需求空間。
這份首次調查的「消費者破產指數」共分為兩項次指數及六項分項指標,次指數部分包含「消費者破產風險指數」及「消費者破產認知指數」,前者又以「財務狀況、債務壓力及財務危機」作為分項指標。後者則以對「《破產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以下或簡稱兩法)之使用度、熟悉度及有效度」作為分項指標。各項指數分數區間為0~200,以100為中立值,以上者偏向樂觀,反之為偏向悲觀。
調查結果指出,總指數為111.94,其中「消費者破產風險指數」為159.82、「消費者破產認知指數」為64.07;進一步探討各分項指標分別為:「財務現況」為169.2、「債務壓力」為145.2、「財務危機」為165.05、「兩法使用度」為92.6、「兩法熟悉度」為15.95、「兩法有效度」為83.65。
綜合觀察調查報告,整體國人的「消費者破產指數」偏向樂觀,尤其以消費者財務狀況進行調查之「消費者破產風險指數」為相對樂觀,至於「消費者破產認知指數」則相對悲觀,顯見國內消費者對我國《破產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相對陌生,對自身財務、債務規畫有加強需求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對於破產的觀念不足,缺乏相關概念。
中央大學企業重整與破產法研究中心主任鄭有為表示,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及金融科技進步,驅動著生活消費模式日益智慧便利;然而,與此同時,貧富差距隨之擴大,尤其當消費管道更多元、支付更快速、資金財通更簡易時,帶來更多的誘因及先行消費,因此負債成為我國每位民眾必須面對的生活現象,值得高度重視與分析。
鄭有為提到,本次所發布的「消費者破產指數」調查報告,提供各界深入瞭解國內消費大眾之財務、債務及破產法制認知現況,從中更可發現,我國廣大的受薪、中產階級以及年輕、壯年族群,對其自身的財務、債務風險認知有強化的必要,且法規方面,必須優化國內債務清理與破產相關法制,以謀國家永續健全之未來。
中央大學表示,本次調查是由中央大學企業重整與破產法研究中心主辦,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提供意見,並委託樂水智研民調中心進行調查。調查期間為110年10月12日至15日,以電話訪問、電腦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共完成1083位全國各縣市20歲以上民眾之訪問,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4%。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