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65歲洪姓婦人幾年前退休在家照顧小孫子,每天最開心就是推著嬰兒車到公園散步,但日前她發現右側髖部異常疼痛,走路時更是痛到幾乎無法跨出步伐,就醫檢查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所幸經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後,疼痛狀況大幅改善,能重享天倫之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指出,股骨頭壞死的情況多發生在30至50歲青壯年,其原因可分為脫臼或骨折導致的創傷性情況,或酗酒、使用類固醇等非創傷性原因,此外,其中有10至15%患者為無創傷或相關疾病的原發性患者,洪婦即屬此類。
蔡孟學表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藥物、體外震波或高壓氧等非侵入性治療,若效果不佳,則會進一步採取核心減壓手術或人工髖關節置換等侵入性治療方式。臨床上因此類患者的發病年紀較退化性髖關節炎年輕,通常建議早期患者透過核心減壓手術治療。
若是患者曾接受過非侵入療法或核心減壓治療卻效果不佳,則建議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改善疼痛。蔡孟學說,過去人工髖關節的材料多為金屬球頭搭配金屬墊片,一度很盛行,但目前研究顯示經過磨損的金屬顆粒可能引發患者過敏、發炎,甚至可能造成局部壞死,現在已不建議使用此類材料。
蔡孟學強調,根據研究指出,手術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主流方式,當診斷出患者有此情況時,臨床會依照分期、壞死部位、大小及是否為酒精或類固醇引發等情況判別,通常第三、四期患者會施以人工髖關節置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