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3日報導,大陸太空技術專家、神舟號太空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2日在澳門出席首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致辭時表示,中國的航太發展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包容的,中國太空站在營運期間將有外國的科研專案,也希望有外國的太空人到太空站工作,為此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大量的籌備工作。未來中國還要在月球上建立無人的科考站,也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門來參與。
戚發軔說,從1970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到現在50多年,中國已發展成為航太大國,並具備兩種能力:一是進入太空的能力,從能夠把第一顆173公斤的衛星到現在22噸的太空站核心艙送入太空軌道,把「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送到火星軌道,將火星車「祝融」號送到火星表面進行巡視探測,把嫦娥5號送到月球並返回,取回約兩公斤的樣品。
二是利用太空的能力。中國在太空中在軌衛星數量是世界第二,導航、通信、遙感、科學等衛星應用已造福千家萬戶。今年發射衛星的次數也將是世界第一。
戚發軔還提到,中國載人航太技術,通過三步走計畫,現在已經把天和核心艙送入軌道,發射了兩艘貨運太空船和兩艘載人太空船,並完成多次太空人出艙活動。明年再有6次發射,就建成了中國的太空站,可以運行試驗,可為中國和世界各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在深空探測方面,中國探月工程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計畫。
「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我們要在2049年前,研製能把人送到月球上的重型運載火箭,建立太空站,而且要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去;深空探測方面,要對小行星、木星進行探測,而且希望能夠從火星上取樣返回。」戚發軔說,這需要社會各個領域的力量共同參與,尤其是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航太隊伍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