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將是低軌衛星商用服務元年,除廣為人知道SpaceX外,低軌衛星已經有眾多業者加入,好比Telesat、Oneweb、Amazon等,各方砸資源打造「星系」,預計到達2026年低軌衛星總量將達最高峰,為了支持商用服務推展,營運商將加速與設備供應鏈合作,擴大衛星/地面設備製造與零組件採購,臺灣已有多家廠商切入主要低軌衛星業者供應鏈,針對地面設備,以用戶終端的天線、Wi-Fi路由器等OEM組裝,以及PCB、射頻元件等製造為主;衛星部分已切入部分零組件製造供應,隨著更多國家商用,台廠將同步受惠,加上透過經濟部整合,由政府登高一呼,負責統籌下,相關商機發展更添利多。
本次工業局通過的「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開發補助計畫」主要補助計畫共計5案,包含5家主導廠商,即昇達科(3491)、穩懋(3105)、創未來科、耀登(3138)、鐳洋科技,還有聯合廠商,包括台光電(2383)、台燿(6274)、明泰(3380)、奇鋐(3017)、金像電(2368)等10家企業將業受惠,研發主題包含低軌衛星家用終端設備、行動用終端設備、半導體功率元件及地面接收站關鍵元件開發。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表示,蔡英文總統在去年就職演說時就已宣示將太空產業列為台灣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經濟部即著手規劃建立地面自主訊技術與提升地面設備能量,並透過企業訪視、獎勵措施推動、主題式研發補助、國際媒合促談、展會國際行銷等措施,進行相關產業推動。
呂正華也提到,對於台灣發展低軌衛星地面設備潛力與後續發展深具信心,看好台灣將會是全球發展衛星產業的關鍵合作夥伴,近年台灣憑藉ICT產業優能量部分高印刷電路板材、射元件、天線材料、路由器、電源供應器等、已成功進入第一波的衛星供應鏈名單,但他點出,目前相關晶片、陣列天線整合等重要關鍵仍掌握在外商手上,台灣如要跨入更高價值的領域,必須盡快掌握相關關鍵技術與提升系統整合能量。
呂正華表示,越來越多的國際運營商、設備商投入太空產業,這塊領域原本比較封閉,今年台灣初期先與國際商建立交流管道,掌握需求後,再媒合台廠與國際商一對一商談,同時也讓國際商了解台灣供應鏈狀況與相關優惠措施(如研發投資抵減、機器設備輸出優惠貸款、全球研發創新夥伴計畫等,以台灣的ICT產業優勢基礎,未來在國際衛星產業鏈中,將會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
經濟部工業局也在今(9)日會中宣布,將補助台廠投入低軌衛星端設備與關鍵次系統模組/元件開發,初期家用、車市場為目標,中長期再擴展至海事、飛行器市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